誰在操縱你的選擇
為什麼我選的常常不是我要的?

人生總是會不斷遇到需要選擇的難關,包括生涯、愛情、投資、疾病醫療等等,當我們面對許多意外時,到底會有多少的選擇權?

作者認為,所謂選擇,就是試著窺探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並且根據窺探到的結果作決定。換句話說,我們都是預言者,只是與專業的算命師、股市分析師、氣象預報員不同。儘管人生常會遇到許多無法避免的意外,但經過學習與理解,仍可與意外共存。

書中引述幾個心理學上的實驗,讓讀者了解,當面對困境,人們經由學習得知有機會生存時,我們就會奮力爭取生存機會。也就是說,我們會根據情境與經驗,作人生的選擇。從日常生活食衣住行,到疾病治療方式,甚至死亡方式的選擇,都與我們對環境的理解與對未來的預期有關。


作者簡介:
希娜.艾恩嘉(Sheena Iyengar)為印度移民第二代,父母為虔誠的錫克教徒。她出生在西方,在西式教育下成長,對父母奉行的東方文化價值也不陌生。幼兒期罹患罕見的視網膜色素病變,高中時完全失明,仍求學不倦,現為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教授,也在心理系兼課,是全球公認的「選擇專家」,曾獲許多獎項肯定,包括2002年美國總統「青年成就獎」。擁有華頓商學院學士學位與史丹佛大學社會心理學的博士學位。

艾恩嘉在「選擇」方面的研究,榮獲高等研究院、夏晨國際商學院、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等機構的贊助。《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財星》與《時代》雜誌等刊物,經常引述其研究內容。目前和先生嘉魯德、兒子伊山住在紐約市。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七章
第一章 野性的呼喚(人透過「學習」所獲得的正面、負面經驗,操縱了個體的選擇。)
渴望選擇,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本能,甚至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一念之間的抉擇之後果。作者用遇溺的老鼠來說明,小白鼠是否懷有信念相信自己會活下來,決定了牠們是掙扎15分鐘就放棄而沒入水中溺死,或是連續撐60個小時才力竭溺死。

第二章 異鄉異客(文化背景的影響,操縱了個體的選擇。)
「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是由不同文化孕育出的選擇傳統。在不同文化裡,個體做選擇時,該考慮自己還是他人?個人的成就還是團隊的勝利?個人專業發展還是組織整體效益?

第三章 我自己的歌(為因應外界變遷而塑造的新身份, 操縱了個體的選擇。)
做什麼選擇反映你是什麼樣的人。如果現在的選擇和過去的不同,我們也會不自覺調整以往既定的信念,以避免自相矛盾。例:吃不到的葡萄,就一定是酸的不好吃 ; 但若最後辛苦吃到的葡萄是酸的,那也一定是「酸得恰到好處」!

第四章 理性與感性(大腦的「直覺」與「理性」間的拮抗,操縱了個體的選擇。)
探討我們在做出選擇時,如何結合「自動系統」(直覺)的反應速度和「思考系統」(理性)的邏輯推理能力,或者在兩者間擺盪。出乎意料的,理性的選擇不一定勝過直覺的選擇。培養「有憑據的直覺」,可以避免做出錯誤的選擇。

第五章 我,機器人?(資本主義的產業機制, 操縱了個體的選擇。)
在紙醉金迷的燈紅酒綠世界中,我們以為擁有無窮的選擇,可是在資本主義產業機制的宰制下,人人就像沒有自由意志的機器人。我們真的可以信賴自己的感官嗎?作者為我們展示出時尚大騙局,以及瓶裝水、化妝品的多樣性假象。我們生活在大市場中,可是面對的卻是小差異!

第六章 萬物之主(選擇的「多元性」, 操縱了個體的選擇。)
選擇愈多真的愈好嗎?當選項超過七樣,判斷出錯的機率變高。對企業而言,提供顧客愈多選擇,不代表獲利就愈多。選項數目有礙選擇的品質,「多元性」有時反而讓我們有可能放棄最佳選擇。該如何應對呢?知識是奪回掌控權的唯一工具。

第七章 空無一物(對於「選擇權」的堅持,操縱了個體的選擇。)
一味堅持選擇權,終將招致選擇的反噬。在高齡化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同樣痛苦的情境,我們很可能將要為父母、自己和另一半做出不得已的選擇。可是有些選擇再討厭也必須面對!選擇的突然出現,也會讓我們患上「紅按鈕症候群」-- 愈禁止,愈想要!這樣的「抗阻」有時候讓我們做出不理智的選擇。


問題討論:
一、目前為止,你做過「最難」的決定是什麼?
二、在做決定(做選擇)時,你會受到原生家庭的養成教育影響嗎?試舉例說明。
三、你認同「個人主義」還是「集體主義」?或是妳有其他不同想法?
四、面對高齡的父母,如果我們要做艱難的選擇時,你會如何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友緣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