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 導讀                 

一、     作者簡介                                             吳佳凌 導讀  (部分內容節錄自網路)

許文龍

奇美集團創辦人。1928年生於台南運河邊貧民窟,從小半工半讀,31歲創辦奇美實業,成為台灣壓克力之父,63歲把ABS做到世界第一,70歲成立奇美電子。提倡企業乃「追求幸福的手段」的宗旨,1988年率先實行周休二日制,並鼓勵員工準時上下班

事業有成便將盈餘用來興建醫院與博物館,曾發表:「五百年後,這世界上或許已不見奇美企業;然而,奇美醫院和奇美博物館卻可能永續存在。」照顧故鄉人民的身體與心靈健康。自己物質欲望極低,平日釣魚、讀書、拉琴作畫自娛,是台灣備受敬重的幸福企業家。

奇美集團 2006 年營業額達新台幣 3500 億元,並有從業員人數約 36000 餘人。 2010 年 3 月與奇美電子、統寶光電正式合併,並更名為奇美電子。奇美電子是目前全世界第四大液晶面板廠,於南科積極營造光電聚落。2010年,富比士公佈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身價淨值十一億美元,居年台灣第二十。

經歷

  • 奇美塑膠廠共同創辦人
  • 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財團法人奇美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 臺南歌劇管弦樂團團長
  • 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董事長
  • 總統府國策顧問
  • 總統府資政


二、     本書特色

耗時12年,許文龍唯一口述回憶錄
看見三百六十度的許文龍

在零與無限大之間,你將會看到許文龍的自由、彈性與極限思考。

 

本書完整呈現許文龍橫跨日據時代至今八十載的生命歲月,更立體展現許文龍三百六十度人生的各種面向與人生價值觀,是目前唯一一部也是最完整、最貼近許文龍的傳記回憶錄。

 許文龍的領袖風範與經營事業的卓越成就無庸置疑,這是社會大眾所認識的許文龍。對他來說,這只是人生中的四分之一,他對藝術、自然、社會環境的熱愛與投入,更證明了許文龍幸福學的獨到之處。

 本書以四個部分帶領讀者一窺許文龍的人生智慧。從運河旁貧民窟,營養不良的童年到台灣壓克力之父,許J文龍從釣魚中,孕育出自成一格的「釣魚哲學」,他說:「我最大的資產,就是我很自由,不會讓人被事物綁住。」第二部「幸福經濟」,回顧五十年來創辦奇美的艱辛路程,而許文龍怎麼運用零與無限大的思維,突破困境,帶領奇美走向年營業額突破五千億的ABS王國,但這樣的成就不是許文龍的終極目標,他說:「賺錢只是我的手段,不是目的,追求幸福,才是我的目的。

書中完整呈現許文龍歷經日據時期、威權時代到如今的民主社會,他對政府機器的看法與建言,透過許文龍的眼睛,你將會看到他心目中的「理想國,他說:「人都不喜歡被管,政府卻喜歡違反人性。」第四部「永恆的藝術」:許文龍暢談對藝術的看法,從莫札特到林布倫,從交響樂到寫實主義,對許文龍而言,帶來快樂的不是財富,而是藝術。他說:「錢若要換成快樂,就要去買藝術品。

《零與無限大-許文龍幸福學》不只一窺許文龍的成功之路,跟隨許文龍的腳步,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一條令人喜愛的成功之路。

 

 

 

一、     許文龍幸福學

《釣魚哲學》兩個餌,只釣一條魚就好。以釣鯽魚來說,一條線、兩支魚鉤、兩個餌,然而你只能釣一

魚。另一個餌,讓它自然掉落水底,這樣魚才會繼續靠過來。《經營觀》結伴釣魚,最快樂的情形,就是

我釣很多,別人也釣相當多時,是最快樂的結果。世間有些事情,是彼此都有好處的,做生意,就是要找

這條路。

 

 

         

《人生觀》人一定要思考:到底想追求的是什麼?需要的東西很充足很方便就是幸福。幸福的定義人人不同,所以要先想:你的幸福定義在那裡?

 



 
《財富觀》錢是讓自己活得幸福的一個手段,『錢』要用了才是錢!要幸福,就得花錢,所謂財富,是用掉了、換來幸福了,才是真正的財富。

 


 
 
《事業觀》經營事業,不要有包袱在身上,跑得比別人快,才不會火燒屁股。趁一個行業還有空間時把它收起來,不能說是失敗。真正的失敗,是一個事業沒有未來時,你還一直笨笨地做下去。

 


《失敗觀》失敗的旁邊,都有寶物。所以跌倒的時候,不要馬上爬起來,先看看地上有沒有什麼寶貝可以撿?

 
《功過觀》『有功沒賞,弄破要賠』是一般企業作法,但我認為還是要考慮動機。若動機是善的,絕對不該處罰。敢授權就不要怕底下犯錯。

 



 
《幸福觀》人生是要追求幸福的,而幸福也需要投資。要幸福,就得花錢。給員工股票是為了讓員工快樂,可是事實上是給的人比較快樂喔!

 

 

 

《賺錢觀》錢可以賺就賺,不能賺也沒必要去做魔鬼。有些公司流行『魔鬼訓練營』,我非常反對。人就是人,要順其自然,沒必要去『做魔鬼』。

 



 
《金錢觀》若你人生的目的只是追求錢,那你整天盯著『銀行簿仔』就好了。總之,『錢要留給後代』這種思想不改,我們一代一代賺的錢,就無法回歸社會。我認為,對事想得開,對錢就會想得開。

 



 
《放大思考》如果把一件事情放大,會怎樣?躺下來的『8』,是數學『無限大』的符號『∞』。面對一件事情時,先想如果把它放大以後,會變成怎樣?然後再用那個放大以後的結果,來思考現在的事情。

 

 

 

《醫療理想》只要醫院態度好、醫生好、醫藥費便宜,我因此而破產,也很光榮。

 

 

 

《藝術觀》美,就是對每一個觀賞者的心靈都有所訴說。

 

一、     感受深刻的價值觀

 

處世哲學

 

·        從 Ecology (生態學)去看事物間的關係,了解問題的 background (背景)

 

一棵樹只靠自己絕對活不了,樹的上面要有鳥、有昆蟲,還有很多松鼠、猴子…;樹的下面要有蚯蚓、細菌、螞蟻等等。若對 Ecology 有深入了解,處理事情的時候,我們就不會自針對問題本身。要先去了解這個問題的背景是什麼。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比較宏觀、整體的角度去厘清周遭事情之間的關係。例如:如果公司賠錢,你只是把總經理叫過來罵,這樣是沒有用的。我們要先去了解,是什麼環境造成賠錢的結果。也就是說,問題發生的時候,我們最該做的事是找答案,而不是找責任。

 

·        接近大自然
人到了大自然裡,處理事情時心境就會不一樣。你會覺得,自己平常在忙碌的,都是非常渺小的事情。但你若每天待在辦公室,就會覺得自己就是全世界”
“在自然裡,思考會很超脫,層次也會比較高,不然每天就會停留在繁瑣小事,無法脫身。很多事退一步看,就會覺得沒有爭執的必要了”

 

經營

 

·        技術,能不買就不買

 

如果技術是自己的,只要市場一變化,客人開始抱怨了,我就知道鹽要放少一點。但是買技術的人就會像速食麵一樣,人家是整包給你的,鹽跟味素都已經調好了,要調整還要經過一段時間。一般人做事業有一個盲點:一般做玩具的工廠,就只是單純做玩具,但我發覺,要決定玩具的美醜,關鍵在模子。我若跟別人一樣,拿模具廠的模子來灌,那我的條件就只跟別人一樣而已。所以,一開始創業時我就決定:「要控制模子,模子就要自己做」”

 

·        現場主義

 

在戰爭中,指揮官一定要到前線,才能看到地圖上看不到的東西。這就是「現場主義」:空間短,人的距離就短,布局、應變能力才會快。面對戰場的千變萬化,第一線指揮官擁有最大的權力,不是聽命幾百公里外指部的指示,這種軍隊最「勇」。一種新產品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是會變的。成本會降低、品質會更好,使用者的習慣也會改變。好的經營者,就要知道怎樣抓住這個變化。

 

用人

 

·        讓員工的工作好做

 

我不是「教你怎樣把事情做好」,而是「創造一個讓你把事情做好的環境」,幫你排除你做事時的阻礙。有的人很想做事,但是周遭環境阻礙太多。最大的阻礙是什麼?就是人。現在的人才很關心工作是不是有成就感、這個環境是不是能讓我充分發揮。若八萬塊的工作環境比較好,是比十萬塊要來得有吸引力的。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也曾說:  “我要怎麼樣幫你工作得更有效率?” 是一個管理者最需要問的問題之一

 

·        充份授權

 

如果你太太上菜市場前,你還要她編一份預算,回來要報告怎麼買,在哪裡買,她一定會要跟你離婚。管理的事,真的是少做比較好,因為管理是成本很高的東西,為了管理,會使得整個工作效能都降低”。一個實際的例子就是:不要讓員工浪費時間寫沒有用的計畫書,因為市場一直在變化,計畫根本趕不上變化。

 

·        注重目標 > 執行的細節

 

講簡單一點,就是假如八點半要到達火車站,你要走路去、跑步去、騎腳踏車去,還是坐車去,都無所謂,只要八點半會到達火車站就好了。一條蛇的頭可能占不到全部體積的 2%,但是抓蛇的時候,只要抓住蛇頭,牠再怎麼爬都沒有關係。一般人就是頭尾都要抓,就會浪費很多力氣跟精神。所以在處理任何一件事,我們要先去想,什麼是頭,什麼是尾,然後只要抓頭就好了。也就是說,手段要很寬,目標則要很明確。

 

·        塑造幸福環境,追求幸福的人生

 

只要公司有能力,我們就有義務讓公司的人覺得幸福,我相信企業員工之間,是一種緣。我希望來為我工作的人,大家都很歡喜,到了退休,也是歡喜的離開從工資來降低成本的,是無能的經營者。身為一個領導者,一定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來做事。除了要讓員工的待遇比別人好,同時也要給員工的未來相當的保障

 

市場

 

·        研究出來的叫做製品,市場接受的才叫做商品

 

一個產品能上市,一定是研究室的人認為這產品各方面都很完美,他們才會推出。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是「製品」,不是「商品」。很多人都沒發現一件事,有時候,市場不一定接受「比較好」的東西。商品是從市場的角度來思考的。消費者要的是價廉物又美的東西,想的是「我用三年就想換了,你為什麼要給我保固一輩子」。所以,好的經營者會針對這樣的需求而生產,這樣做出來的,才叫做商品

 

·        了解自已在什麼地方贏人,在什麼地方輸人

 

要生存,就要想到若跟別人比,你的優點在哪裡?這種事一半靠先天,一半要靠自己下去做研究。這個東西我是否做得來?我是否接近市場?原料取得比人家有利?還是我有一些特殊技術?一定要有這些因素,才能決定要不要做、要怎麼做。

 

一、     問題討論

 

  1. a.    做生意要找到『互惠公式』,對生意夥伴要留些利益。無論是客戶、供應商或員工,都要讓所有的『對立』轉變為『非對立』。許文龍的成功之道在於他認為,企業若可以做到「非對立」,就沒什麼好忙的了。”(P38) 會做生意的人,不做老虎讓人怕,要做傻豬讓人殺。最高境界是:做生意不要做到讓別人怕你。(P.117) 你對於許文龍的利益共享哲學有何看法?

 

 

 

  1. b.   人活著,肚子餓了有得吃,愛睏了有得睡,需要的東西很充足、很方便,這就是快樂。這種快樂要如何達到呢?用錢,錢的價值就從這裡產生。為了有錢,大家會開始去思考投資、做事業… 但所有問題的產生,就是因為人們忘了原先的目的,我們活在一個享受豐富的時候,卻忘記了一些事情。所以人一定要回去思考,到底我們要追求的是什麼很多人都要打拼事業,但到底是為了什麼在打拼?” (P50)你的幸福,要如何定義?

  2. c.    儘管擁有巨額財富,許文龍很早就告誡兒子許家彰:“不要期待我留什麼給你;第三代更不能花我一分錢。” 許文龍在2005年卸下奇美集團董事長職務,交棒給小舅子廖錦祥,沒有讓兒子許家彰接班,不過卻很提拔兄姊們的第二代,例如,奇美食品、奇菱科技董事長宋光夫是他的外甥,奇美博物館館長郭玲玲是他的外甥女。 你對於許文龍不留財產給子女,也不讓子女接班的做法, 有什麼看法

 

 

 

  1. d.   為了中世紀古槍,你猜政府印章要蓋幾個?(P.170) 消滅中央集權,人民會比較自由。(P.218) 你對於政府民營化有什麼看法

 

 

 

  1. e.    動物吃飽了,比人類還懂得和平共存。人類歷史這樣累積起來,現代人卻變成被慾望宰制。實在說你一個月能吃的食物,再多也是這樣,能佔有的東西也是有限,實在都已經足夠,但是你”需要的”卻是這些的幾千倍幾萬倍。(P. 380) 需要”與”想要”到底應該如何區分?

 

 

 

  1. f.    台灣的經營之神有兩個不同的典範,石化業向來有“北台塑、南奇美”之喻,王永慶拚命工作直到壽終正寢前那一刻,許文龍則是天天釣魚、拉琴、畫畫,充分享受人生。他在年輕時就不斷提醒自己“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享受幸福”,這樣的境界的確與眾不同。 你對”享受幸福 錢寧願讓別人賺的生活方式有何看法?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1. g.   許文龍的事業只佔他人生三百六十度裡面的九十度而已,另外九十度是釣魚,與大自然相處,九十度是藝術,他對社會與環境的關懷,也是九十度。這是許文龍的三百六十度人生。你的三百六十度人生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1. h.   一直相信要照顧員工一輩子的許文龍,在八十歲那年,第一次徹底執行汰弱留強計畫,奇美2008年宣布自動淘汰考績吊車尾的員工,這是奇美電子成立以來,第一次這樣做,提出者正是一直主張「將員工請(聘用)過來,就要照顧人家一世人(一輩子)」的許文龍。 先前奇美電宣布不裁員,沒關廠,但是產能利用率已經下降到六成,有些廠只剩下三成產能。不裁員,如何度過此波不景氣?近年,許文龍已悄悄向其他科技業者看齊,除了無薪假外,還嚴格執行績效考核,傳出自然淘汰最後二%的人。但奇美電不願證實。 「奇美要先活下來,才能把這些人再請回來。」許文龍改寫先前對「幸福企業」的解讀。 過去,奇美電因為母集團奇美實業對員工寬厚的文化,被一○四人力銀行票選為幸福企業第四名,即便有績效考評,也只是提醒落後的人注意。但自金融海嘯以來,慢半拍的幸福文化反成拖累。你怎麼看許文龍在傳統幸福企業文化,與殘酷的經營現實中,所做出的決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友緣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