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蘇姬傳—自由無懼‧因愛而戰(作者:Jesper Bengtsson)

讀書心得分享(報告人:姜瑋玲)

 

一、「夫人」緣起、「英雌」年代:

 

年 代

1945/6/19

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出生在緬甸仰光

翁山蘇姬的名字源自父親「翁山Aung San」、祖母「蘇Suu」及母親「姬Kyi」

1960

翁山蘇姬15歲時,母親「金姬」被任命為緬甸駐印度新德里特命全權大使,翁山蘇姬隨同赴任,並於印度完成中學學業

翁山蘇姬之母親「金姬」為緬甸史上首位女性外交大使

1962

緬甸發生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1962年至2011年屬於「軍政府」統治期間

政變領導者「奈溫將軍」自1962年至1988/7/23執政長達26年

1964

翁山蘇姬19歲修畢印度中學學業後,即被母親送去英國牛津大學讀書,並在牛津認識了夫婿麥可.艾利斯

翁山蘇姬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聖休學院,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主修經濟、政治及哲學

1972

翁山蘇姬與麥可.艾利斯結婚

婚後生育兩子,大兒子名叫亞歷山大.艾利斯,小兒子名叫金.艾利斯

1974

緬甸發生「學運」,肇因前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於仰光下葬,學生再次抗議1962年的軍事政變

緬甸史上的民運活動幾乎皆與學生有關

1988/3/31晚間

翁山蘇姬於英國牛津家中接獲母親「金姬」中風病危通知

1970至80年代翁山蘇姬曾數度返回緬甸探望母親,但那些年的返鄉過程,僅是單純探訪並無其他含義

1988/8/8早上8點8分

緬甸爆發史上規模最大的民眾示威活動,亦有「緬甸起義」之稱

此次百萬民眾走上街頭之示威抗爭亦被稱作「8888民主運動」

1988/8/26

翁山蘇姬在仰光大金塔舉行首次公開演講,逾五十萬群眾前來聆聽

1946年緬甸獨立之際,翁山將軍也在同地發表重要演說,這座大金塔對緬人而言,是對抗英國殖民權威的象徵,具有鮮明意義

1988/9/27

翁山蘇姬組織成立「全國民主聯盟」,並被推選擔任主席兼總書記

 

1989/7/20

緬甸軍政府以煽動騷動為罪名對翁山蘇姬實行首次「軟禁」,翁山蘇姬拒絕了將她驅逐出境而獲自由的條件

1989年至2010年之21年期間,翁山蘇姬被「軟禁」於仰光大學路54號燕子湖旁之自家寓所長達15年

1990

翁山蘇姬所領導之「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國會大選勝利,囊獲逾80%席次,但選舉最終結果被軍政府(緬甸國家和平發展委員會)強制宣布作廢

 

1991

翁山蘇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殊榮

翁山蘇姬未能親往挪威領獎,而是由大兒子亞歷山大.艾利斯代為領獎並宣讀得獎感言

1999

翁山蘇姬之英國籍丈夫麥可.艾利斯因癌症過逝

翁山蘇姬仍處「軟禁」,未能見到夫婿最後一面

2009/5/5

翁山蘇姬被「軟禁」的第14年,發生所謂「葉陶泳謀」事件,軍政府用以指控伊兩項罪名,延長8個月「軟禁」時間,藉機控制翁山蘇姬行動,有利掌握隔(2010)年國會大選

美國密蘇里州摩門教徒約翰.葉陶(53歲)與翁山蘇姬毫無淵源,卻自行籌畫異想天開地自認能解救翁山蘇姬脫離「軟禁」

2010/11/13

翁山蘇姬被軍政府釋放

緬甸大選後獲釋

2012/4/1

翁山蘇姬成功當選緬甸國會下議院議員

5月2日正式上任

2012/5/29

翁山蘇姬飛抵泰國曼谷展開國際訪問

此次是翁山蘇姬於1988年4月返回緬甸後24年來首次踏出緬甸國門的歷史性旅程

2012/9

翁山蘇姬訪問美國並接受美國國會授予的最高榮譽「國會金質獎章」

美國國會於2008年表決通過頒發獎章予仍遭「軟禁」的翁山蘇姬

2012/10/2

翁山蘇姬離美前於洛杉磯發表公開演說,表示緬甸應向南韓、台灣、蒙古和印尼等亞洲國家學習

 

2013/3/10

翁山蘇姬在緬甸仰光舉行的全國民主聯盟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連任總書記

 

 

 

二、夫人承「家風」、「時勢」造英雌:

「家風」的傳承來自於三個人、「時勢」的逼迫起因於三件事

 

   三個人

   :翁山蘇姬之父親「翁山將軍」,其實就是「緬甸國父」,地位崇高,翁山將軍在上世紀40年代聯合日本勢力擊退英國,爭取緬甸自英國殖民地位中獨立,翁山將軍制定了最早的民主憲法,並在緬甸「龐龐」地區組織了「龐龐會談」說服境內數個少數族裔加入緬甸新聯邦,並為了少數民族的權利及自治接受聯邦憲法,因此擁有大多少數族裔的支持,許多緬族人及少數族裔都指望翁山將軍能成為緬甸獨立後的首位總理,但就在緬甸即將正式獨立前數個月,翁山將軍被政敵刺殺身亡。翁山將軍在緬甸人民心目中地位崇高,受人民景仰的程度不遜於泰國人民對泰皇尊崇的程度,緬甸大街小巷,不論小茶館、軍營及民主運動辦公室都懸掛翁山將軍的肖像,可以說人民已將翁山將軍的民主英雄事蹟予以神話般的看待,而翁山蘇姬自然也就傳承了神話般的聖人血脈。

   :翁山蘇姬之母親「金姬大使」,正是緬甸首位女性外交大使,翁山蘇姬15歲時隨著金姬大使同赴印度新德里赴任,翁山蘇姬在印度完成中學學業的同時,深受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理念影響,形成翁山蘇姬日後以愛與和平的非武裝方式,帶領緬甸人民爭取自由與民主;19歲時的翁山蘇姬被母親金姬大使送往英國牛津大學深造,瞭解國際情勢及拓展國際視野,1972年與英國籍夫婿麥可.艾利斯結婚前,翁山蘇姬已在紐約聯合國辦事處工作多年,專職處理外交涉外事務,因此對於緬甸的民主進程及國際地位,自然有更高層次的觀察與瞭解。

   :翁山將軍被刺身亡時,翁山蘇姬只有2歲,但在1988年43歲的翁山蘇姬生活在大眾目光前,其實並沒有任何具體的參政計劃,上世紀70年代初期尚未婚的翁山蘇姬在紐約聯合國工作時,其男友麥可.艾利斯卻在地球另一端–不丹山中工作,甫陷入熱戀的兩人,僅能以信件往來時,翁山蘇姬知道自己所背負血脈的重要性,即曾在一封信中寫到:「我(翁山蘇姬)只有一個請求,那就是當我的人民需要我時,你(麥可.艾利斯)會助我善盡責任,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你是否會介意?雖然未知,但可能性確實存在。」,其後身為翁山蘇姬丈夫的麥可.艾利斯向她承諾,當她的國家需要她時,他答應不會阻止她,並且成為她的有力後盾。

 

   三件事

   幣制改革:當時緬甸軍政府領務導奈溫將軍,迷信聽從占星師建議,下令廢除所有現存貨幣,廢除舊貨幣的法令來得又急又快,全無緩衝警告及配套措施,緬甸百萬人民一夕之間失去畢生積蓄而引發仰光科技大學的學生開始公開抗議,導致最後學生遭受武力鎮壓,激起民怨。

   權貴橫行:1988年3月翁山蘇姬接獲母親病危返抵緬甸前三週,在緬甸地方一間茶館,發生一起由甫獲釋的地方權貴之子打傷一名學生,此事件再度激怒學生走上街頭,軍政府竟派武裝部隊向手無寸鐵的學生開槍,進行流血武裝鎮壓,導致隨後越來越多緬甸人加入抗爭,當時翁山蘇姬和這場浩大的示威活動保持距離,她自英國返抵緬甸時,該示威活動才剛始幾個月,那時她住在母親的病房,但就算當時不用照顧母親,翁山蘇姬是否會這麼早就參與其中應是個疑問?因為幾年後翁山蘇姬曾接受訪談表示:「我(翁山蘇姬)壓根不是會加入遊行的人,我讚賞那些付諸行動的人,但那是我未知的領域,我屬於會在背後默默支持的那群」。這場浩大的示威遊行讓緬甸老一輩政治家意識到,這次的抗議需要一個中心思想、一個人或事,其能將所有的學生、少數族裔、宗教團體及工會力量聚集起來,有誰會比一個解救緬甸脫離殖民統治並團結國家的人之女兒更適合擔任這項任務?但即便緬甸有志之士如此勸進,翁山蘇姬直到1988年春夏時,仍沒有就出面領導群眾給予正面回應。

   8888民運:1988年7月23日執政長達26年的奈溫將軍為平息暴動宣布退位並承諾不久將舉辦決定國家未來的公投,當翁山蘇姬在政府電視頻道看見奈溫將軍之告別演說時,她和緬甸全國上下人民一樣深受感動,但沒想到建立民治的希望立刻被徹底粉碎,奈溫下台後,立即任命綽號有「仰光屠夫」的索倫將軍為行政首長,索倫掌權後,立刻宣布全緬甸進入戒嚴,街上民眾震怒,於是在1988年8月8日早上8點8分爆發緬甸史上規模最大的民眾示威活動,亦有「緬甸起義」之稱,當天共有上百萬緬人走上街頭,緬甸全國314個鎮/區中,至少有200個鎮/區都加入示威抗爭,索倫將軍當(8)日晚間即派出軍隊進行血腥鎮壓,數千人遭殺害,逾數千人被捕入獄。

 

 

三、民主VS宿命:

     對翁山蘇姬而言「民主」絕非「宿命」,其實翁山蘇姬與父親翁山將軍的政治理念並不相同,翁山蘇姬支持及推廣「民主國家發展」而翁山將軍則朝向「共產國家發展」,因為翁山將軍所處上世紀30年代初期的民族運動,是由一群受過英國教育的青年在主導運作,他們是道地的民族主義者,但他們並不想重建舊制度。相反的,他們受到柏拉圖(Plato)、穆勒(Mill)、馬克思(Marx)和列寧(Lenin)的影響,同時也受德國、義大利及日本的法西斯主義影響,因此翁山將軍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催生下,自然成為馬克斯主義及社會主義者。1939年8月15日緬甸共產黨於仰光成立,翁山將軍為重要創黨元老,出任該黨領導人及總書記職位。

     翁山蘇姬除了在政治理念與父親翁山將軍不同外,另對於抗爭方式的選擇亦有著明顯差異,翁山將軍為了獨立會毫不遲疑地使用「暴力」的方式。事實上,30年代時,翁山將軍便激勵年輕的民族主義者,武裝自己;相反地,翁山蘇姬則堅持,新的民主運動,必須是非暴力的,暴力示威只會讓軍政府有反撲的藉口。

     1988年3月31日晚翁山蘇姬的一位家中密友從緬甸仰光打電話至英國牛津通知其母金姬中風病危的訊息時,其實翁山蘇姬的「宿命」已經開始轉變,這一重大訊息更動了翁山蘇姬的人生規劃,也牽動了緬甸人民的命運,更直接推動了緬甸民主的進程,其實1972年婚後定居於英國牛津的翁山蘇姬,在70至80年代間曾數度返回緬甸探親,當時的緬甸早已被「軍政府」所掌控統治而失去民主自由,但是當時的翁山蘇姬並沒有任何跡象顯示她將留在祖國,甚至會快速崛起成為緬甸最受矚目的政治領導人。事實上,真正改變翁山蘇姬人生的關鍵並非母親的疾病,亦非那通來自仰光深夜的電話,而是背負在她身上的血脈及命運,是身為自由英雄翁山將軍的女兒,而人民也期盼她能承繼「家風」成為自由民主的領導人。

     其實撇開翁山蘇姬的政治血脈和外交社經不談,直到1988年以前,翁山蘇姬從未參與祖國緬甸的政治舞台,她曾在亞倫‧卡曼斯於90年代所著的「希望之聲」訪談中,清楚描述父親翁山將軍的命運,述說他身為一名自由闘士所做的犠牲,而他最後的犠牲甚至導致她(翁山蘇姬)遠離群眾。她不想要這份責任,就算她現在必須回來,也沒有永遠留下的打算,翁山蘇姬表示,唯一的想法是,除了回來探望母親外,要以父親之名為自由起個頭。

     其實若不是1988年翁山蘇姬母親病危時緬甸政治動盪的「時勢」所逼,翁山蘇姬最有可能的情況,還是會回到英國牛津將兩個兒子帶大,然後繼續溫謙的學術生涯,最好這個世界認識她是因為翁山蘇姬是緬甸文學領域的作家和學者,而不是長期受軟禁的民主自由鬥士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四、結論:

     在「三個人」的傳承影響及「三件事」的時勢逼迫下,促成了翁山蘇姬選擇公開露面,然而起初的翁山蘇姬並未視自己為民主運動的領導人,她解釋自己不是政治家,只表示希望成為中介者,為示威者和軍政府進行協商;然而翁山蘇姬已經站上自己的政治舞台,她已經慢慢適應困境,不再只是想調停政治危機,而是已經開始領導反對黨。歷史上重要一刻和命運的結合,已經在緬甸人民最需要她的時候,將她帶回家鄉。緬甸四十多年來,首次出現一個人能將大家團結起來,指責政權的不是。從翁山蘇姬身上,我們不僅看見傳承自父親翁山將軍和母親金姬大使的民主薪火,更看見「民主信念」與「無懼大愛」如何成為她與家庭間超脫禁錮的連結,以及她堅持和平革命與消除恐懼的力量來源。這是一股能夠撼動人心的力量,因為翁山蘇姬相信,即使一個人也可以撼動全世界。

 

☆討論:

  1. 翁山蘇姬的勇氣和大愛令人佩服,可否舉出一個翁山蘇姬令妳/你印象深刻的話語或事件?
  2. 舉出一個自己或別人關於「難以抉擇」的例子,而那選擇是值得讚賞或鼓勵的。
  3. 翁山蘇姬相信「倘若我們擁有堅強信念的話,即使一個人也可以撼動全國」的信念,會影響著一個人的想法與做法,有句話說:「想法決定做法」,如同也有人說:「你在想什麼,決定妳/你的未來」,請大家說出一個自己的信念和大家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友緣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