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文學史(上) 周全 編

 

唐代傳奇小說()

 

1 唐代傳奇小說興盛的原因

 

唐代傳奇小說,簡稱唐代傳奇,相當於今天的短篇小說。唐人小說之稱為“傳奇”,始自晚唐裴鉶所著《傳奇》一書,宋代以後的人,遂概稱唐代一切小說為“傳奇”。唐宋傳奇,指的是短篇小說,但明清傳奇,卻指的是戲劇,二者涵義不同。

唐代傳奇的出現,使中國小說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它的內容和形式,都出現了空前未有的新面貌。唐人傳奇,多已失散。宋代李昉等輯有《太平廣記》一書,保存下一些流傳較廣的作品。近人魯迅輯有《唐宋傳奇集》,選入唐代傳奇三十二篇。

 

唐代傳奇興盛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各方面:

 

1) 都市經濟的繁榮唐興,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盛世,太宗貞觀以後,工商業發達,國內外貿易大增,造成了都市經濟的繁榮,當時除京城長安之外,其他大城市如揚州、廣陵、廣州等,百商雲集,於是漸形成了一種新的市民階層。隨著都市經濟的繁榮,為小說提供了更豐富的主題和素材,使小說從過去的談神說鬼轉而反映複雜的社會生活。同時,一般市民階層紛紛追求奢華、娛樂,小說家便創作不同的主題,豐富多采的傳奇來娛樂大眾,以求滿足社會的需要。

 

2) 文學傳統的繼承中國古代神話、傳記文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不斷積累起來的創作經驗,特別是漢魏六朝志怪小說所提供的創作成果,為唐代傳奇發展準備了基礎。

 

3)古文運動和詩歌等各種文學形式的普遍繁榮這些給傳奇的表現藝術如語言、描寫、意境、想像等提供了豐富的藝術營養。

 

4) 科舉制度的影響~唐代的科舉制度,促進了傳奇發展。宋代趙彥衛《雲麓漫鈔》說:“唐世舉人,先借當時顯人以姓名達主司,然後投獻所業,踰數日又投,謂之‘溫卷’,如《幽怪錄》、《傳奇》等皆是也。蓋此等文備眾體,可見史才、詩筆、議論。”溫卷風氣,到中晚唐尤為盛行,對傳奇創作也有一定的影響。

 

唐代傳奇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1) 初唐時期,傳奇初步發展,作品少,只有王度的《古鏡記》、無名氏的《補江總白猿傳》和張鷟ㄓㄨㄛˊ的《游仙窟》。內容和六朝志怪小說相去不遠,藝術上欠成熟。

2) 中唐時期,這時期作品空前增多,是傳奇的黃金時代。從內容上說,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佔據了主要地位。

3) 晚唐時期,大批專集出現,當時文人進一步重視此種形式,但就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來看,都遠遜於中唐時的名著。盛唐則沒傳奇產生。

 

唐代傳奇小說(二)

 

2 唐代傳奇小說的分類及其內容特色

 

傳奇的題材風格,大致可分為四大類,每類的內容特色也各有不同:

 

1)               俠義類:以描寫英雄俠客的義烈行為為主,加插以政治愛情,更顯得情節複雜緊張,曲折而有變化,語言又清麗,能引人入勝。以敘述紅拂私奔和李靖創業的杜光庭〈虯髯客傳〉為代表作。此外,有段成式〈劍俠傳〉、袁郊〈紅線傳〉、薛調〈無雙傳〉、裴鉶〈崑崙奴傳〉、〈聶隱娘傳〉、柳珵〈上清傳〉等。

2) 愛情類:多以現實的人事為題材,寫才子佳人的離合,秀才妓女的結識,種種可歌可泣故事,文筆清麗,描摹動人,為唐人小說中的代表。有白行簡〈李娃傳〉、元稹〈鶯鶯傳〉、蔣防〈霍小玉傳〉,前二篇尤為傑出。此外尚有張鷟〈遊仙窟〉、許堯〈柳氏傳〉、陳鴻〈長恨歌傳〉等。

3)               歷史類:取材於史料,加以編排鋪設,異於正史和志怪之作,更有故事性、趣味性。代表作為陳鴻〈長恨歌傳〉、〈東城父老傳〉(或為〈陳鴻祖傳〉),此外尚有郭湜〈高力士外傳〉、姚汝能〈安錄山事跡〉、吳競〈開元昇平源〉和無名氏〈李林甫外傳〉等。

4)    志怪類:用虛幻的象徵性描寫,道出富貴功名和人生的幻滅,其中也有假託神祈鬼怪,加以人性化的,給當代沉迷利祿者以強烈諷刺,所以又屬於諷刺類。代表作為沈既濟〈枕中記〉、李公佐〈南柯太守記〉。此外,尚有沈既濟〈任氏傳〉、李公佐〈謝小娥傳〉、王度〈古鏡記〉和李朝威〈柳毅傳〉等。

 

唐代傳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說和中晚唐商業經濟發達的社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當日的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也反映了新興的知識分子、舊官僚、名門閨秀、商人、妓女、歌女等等。作品是對舊制度舊道德做了批判和反抗,對新的美好生活,也表示了渴望和追求。

 

3、唐代傳奇小說的地位和影響

 

1)唐代傳奇的地位

            唐代傳奇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里程碑。從它開始,小說正式形成自己的規模和特點,出現了一些比較專門的作家由於唐代傳奇能比較廣泛反映社會生活,思想性到達了以前小說未到達過的高度,在藝術上又具有驚人的概括力,塑造人物形象較為成功,語言簡潔精美、因而揭開了中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序幕,其中一些優秀作品,還往往兼具積極浪漫主義色彩。

 

2)唐代傳奇對後世的影響

 

a 小說

            宋代的傳奇就是在唐代傳奇直接影響下產生的,只因缺乏創新,因此,成就遠遜於唐代。宋後的中國古典小說,分為文言(筆記)小說和白話小說兩派。前者是繼承唐代傳奇而來,至清初,產生了傑作《聊齋誌異》。後者也受到唐代傳奇影響,如《初刻拍案驚奇》中的〈李公佐巧解夢中言〉、〈謝小娥智擒船上盜〉,取材於《謝 小娥傳》;《醒世恒言》中的〈杜子春三入長安〉,《續怪玄錄》中的〈杜子春〉。

b 戲曲

            很多著名的劇本,都是在唐代傳奇提供的人物、情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成。如取材於《李娃傳》的劇本,有元高文秀《鄭元和風雪打瓦罐》、元石君寶《李亞仙 詩酒曲江池》、明徐霖《綉襦記》等;取材於《柳毅傳》的劇本,有元仲尚賢《洞庭湖柳毅傳書》、明黃惟楫《龍綃記》等;取材於《長恨歌傳》的劇本,有元白樸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洪昇《長生殿》等;取材於《鶯鶯傳》的劇本更多,這篇傳奇,金代被改編為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元代再由王實甫創作為傑作《西廂記》。

c 詩文

            如《離魂記》、《枕中記》、《柳毅傳》、《定婚店》等,成為詩中常見典故。取材於《馮異傳》的,有唐司空圖《馮燕歌》,宋曾布《水調七篇》。至於“南柯一夢”、“黃粱美夢”等,已成詩文中常見的典故成語。

 

可見,唐代傳奇對後世的影響,遍及文學的各個領域,而它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成就之卓越,便可想而知了。

 

唐代變文

 

1 變文的來源和名稱

 

變文是寺院僧侶向聽眾作通俗宣傳的文體 “話本”(底本),一般是通過講一段唱一段的形式來宣傳佛經中的神變故事,所以稱為“變文”;另一說法是,因它把佛經故事及其他傳說等加以通俗敘述,所以 稱為“變文”。這種文體在一篇之中,駢文、散文、歌詩,雜而有之,常用通俗口語,以求好懂。此種文體,可能來自印度,大抵到了中唐,文人也漸漸採用它,來講唱民間故事了。現存的變文,是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才從甘肅敦煌千佛洞石室發現的。但其中的不少卷子,早被英人斯坦因和法人伯希和等盜走了,今天,只有一些殘餘卷子收藏於北京圖書館裏。

 

2 變文的類別和內容

 

從基本傾向看,變文大致有兩類:一類是講經變文,佔現存變文的多數,內容是宣傳佛教的教義和封建倫理的,藝術價值不高。但〈維摩詰經變文〉、〈降魔變文〉、〈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等則有可取之處。另一類是民間變文,數量不多,但較有生活氣息和現實意義,是變文中的精華。此類變文,按題材不同,又可分為三 種:

 

1) 講歷史故事的。如〈伍仔胥變文〉、〈五昭君變文〉等,述歷史人物遭遇,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昏庸殘暴。

2) 以民間傳說為題材的。如〈孟姜女變文〉、〈秋胡變文〉等,前者寫孟姜女的反抗精神,後者寫秋胡妻的高貴情操,都較動人。

3) 以當時社會重大事件為題材的。如〈如義潮變文〉、〈張淮深變文〉,讚美人民和民族英雄的偉大義行

 

3 變文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變文對後世文學有幾點影響:

1) 唐、五代、宋人話本,在形式上受到變文的影響。

2) 宋元時代如寶卷、彈詞,鼓詞等民間敘事詩,採用韻文、散文交互組成,是變文的嫡派。宋元戲曲,唱白並用,受到變文的啟示。

3) 元明清的長篇小說,常有詩詞歌賦,或駢文的敘述,就受到變文的影響。

4) 變文中保存了不少唐、五代口語。這對於研究古代漢語,對於理解唐後的文學作品,可供參考。

 

志怪小說和軼事小說

 

小說的產生淵源很早。產生於秦漢以前的《山海經》、《穆天子傳》,保存了不少神話傳說;在某些子書裡,也保存著一些寓言故事。這些,便是小說的萌芽。到漢人雜史《吳越春秋》、《越絕書》等,已有小說意味。魏晉南北朝時期,產生了不少作品,大致可份下列兩大類:志怪小說和軼事小說。

 

1)志怪小說:志怪小說盛行於魏晉南北朝,這和當時社會動亂、政治黑暗、佛道兩教盛行,以及求仙煉丹等社會風尚有密切關係。今存志怪小說三十多種,內容很龐雜,約分三類:

 

a炫耀地理博物瑣聞,《神異經》,張華的《博物志》

b誇飾正史以外的歷史傳聞,如托名班固的《漢武帝內傳》、《漢武故事》,王嘉的《拾遺記》。

c講說鬼神怪異迷信故事,如干寶的《搜神記》,北齊顏之推的《冤魂志》,梁吳均的《續齊諧記》,宋王琰的《冥祥記》,劉義慶的《幽明錄》,以及托名曹丕的《列異傳》,托名陶淵明的《搜神後記》等。

 

志怪小說的代表作為《搜神記》。書中如〈干將莫邪〉記巧匠莫邪給楚王鑄成雄雌二劍後,被楚王殺死,其子赤為父報仇的故事,表現了人民對暴君的仇恨,對英雄們復仇精神的歌頌。又如〈韓夫婦〉,記述康王霸占韓妻子何氏,韓夫婦先後自殺的悲劇,讚美了韓夫婦生死不渝的愛情,體現了人民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高尚品德。又如〈李寄斬蛇〉,記述窮苦女孩子李寄冒著生命危險,砍死大蛇的故事,歌頌了李寄為民除害的勇士和智慧,也說明了官吏的殘酷和無能。又如〈紫玉韓重〉,歌頌了吳王的小女紫玉和童子韓重愛情的堅貞,反映了封建時代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不自由。此外,〈宋定伯捉鬼〉中鬼魅不可怕,還借捉鬼趣事,反映了人民的機智。

 

2)軼事小說:漢代有郡國舉士制度,知識份子很看重品題。到了魏晉,士大夫好尚清談,講究言行舉止,品評人物之風更盛。有人便把一些名人的言行軼事匯編成軼事小說。魏晉作品較早的有托名劉歆、實為晉葛洪著的《西京雜記》,記錄了不少軼事掌故,但也雜記宮苑台閣、衣飾器皿及風俗習慣等,而且帶有怪異的色彩。專寫人物行軼事的,始於晉代裴啟的《語林》,接著繼之者為郭澄之的《郭子》,宋代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

 

《世說新語》是南朝歷任的王朝宗室宋臨川王劉義慶和他手下文人雜採眾書編纂潤色而成。梁劉孝標作注,引過四百多種古書,更豐富了全書內容。全書按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篇,多半是寫士族崇尚清談、寄情山水的生活軼事,描寫“魏晉風度”、“名士風流”。但有不少作品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如〈汰侈篇〉揭露豪門貴族窮奢極欲的糜爛生活,記述王愷、石崇爭豪;石崇、王敦酒席間以人命為戲,兇暴殘忍到了極點;〈言語篇〉寫王導關注國事;〈德行篇〉寫荀巨伯不肯“敗義以求生”,和管寧不貪黃金,不慕權勢;〈識鑒篇〉寫郗超能顧全大局,不計小怨;〈自新篇〉寫周處勇於改過,為民除害。此書所反映的只是生活片段,但藝術性較高:

 

a描寫人物片語隻字,也能使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躍然紙上;

b善於把記言記事結合。

 

近人魯迅評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這是恰切的評語。此書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友緣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