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鑽石當玻璃珠:劉大偉的動畫獅子心 導讀 Doris童蘊華
- 作者: 劉大偉/口述、鄭心媚/執筆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13/07/05
目錄
第一幕 頑石
第二幕 咦,有一點光!
幕後SOP(一)從黑人部落到獅子王
第三幕 黑霧迷航
幕後SOP(二)先配音再動畫筆
第四幕 好萊塢星光燦爛
幕後(三)動畫師上場
第五幕 勞動蟻
幕後SOP(四)開演
第六幕 鑽石、鑽石亮晶晶
謝幕以後
作者簡介
劉大偉 (Davy Liu)
旅美華裔動畫家劉大偉,從13歲起在美國求學,學生時期奠定了朝向藝術之路發展的根基。曾為迪士尼動畫團隊少數華人動畫家,現任美國肯渡製片(Kendu Films,www.kendufilms.com/)總裁。美國傑出華人插畫家。其油畫、插畫作品在國際上享有高度評價,曾為《時代雜誌》、《華爾街日報》等報章雜誌繪製插畫。因為繪畫天分過人,年僅19歲就進入好萊塢工作。然而,劉大偉的童年卻不如他的畫作一般精采,由於成績不好,無法達到父母親的期望,讓他自幼身處遭人否定的環境,導致長期生活在自卑的陰影底下。直到在一次的全國美術競賽中獲獎,成為名列全美20名的小畫家,終於讓他走出自卑陰霾,且全心投入繪畫的世界。即便不會念書,但劉大偉靠著出眾的繪畫才華,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他堅持自我、懷抱理想,彷彿一隻螢火蟲,在黑暗中努力展翅發光。
經歷:
1990至1993:受聘於迪士尼動畫製片廠,參與《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獅子王》 (The Lion King)、《阿拉丁》(Aladdin)、《救難小英雄》(The Rescuers Down Under)、《花木蘭》(Mulan)、《坐過山車的羅杰》(Roller Coaster Rabbit)、《乞丐王子》(Prince and the Pauper) 等影片的製作與設計。
1994至1995:擔任迪士尼《風中奇緣》(Pocahontas)、環球製片《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大白鯊》(Jaws)、《魔鬼剋星》(Ghostbusters)插畫家。
1995至1997:跳槽華納兄弟公司參與《怪物奇兵》 (Space Jam)、《魔劍奇兵》 (Quest for Camelot)製作和設計的藝術指導。
1997至1998:迪士尼動畫視覺效果藝術指導,參與《亞特蘭提斯》(Atlantis)動畫製作與設計。
1998至2000:在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導演旗下所創立的工業光魔特效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擔任藝術指導,參與星際大戰1(Star Wars Episode I)、科學怪人(Frankenstein) 動畫片的製作、布景設計、風格設計、3D模型設計和數位電影的光線效果設置。
2000至2004為繪製插畫:《Business Week》(美國商業週刊)、《Time》(時代)、《Wall Street Journal》(華爾街日報)、Universal Picture(環球製片廠)、迪士尼製片廠、美式足球超級盃(The Super Bowl)廣告。
2004至今:創業。任台灣故宮博物院、香港挪亞方舟多媒體博覽館(Noah’s Ark Theme Park)動畫創作指導。創作:《夢中的巨葉》(The Giant Leaf)、《火魚》(Fire Fish)、《喬丹的訪客》(Jordan’s Guest)、《國王的盛宴》(The Royal Feast) 《魔麗樹》(Enchanted Tree)等作品。
內容簡介/本書特色
透過藝術家充滿創意的腦袋和角度來看事情,使本書故事異常幽默有趣,多處令人捧書大笑,甚至笑出淚來,絕無冷場。
Davy的爸爸當初是全台有名的蘋果麵包(劉麵包廠)的負責人。台灣大街小巷沿街叫賣的模式,也是出自其母的創舉。
一個愛塗鴉的孩子,如何在本土教育體制中受挫、失去自信,卻在異國求學時,因為被一位老師賞識、鼓勵,發現自己的天賦與熱情,扭轉了人生,終於在國際動畫界發光發熱的故事。
作者小時候的天賦未被重視、不被鼓勵,差點失去人生目標。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下,這樣的問題也反映了台灣許多父母與社會的價值觀,這些來自最親密的家人、父母的「關愛」,無形中卻造成孩子的困境,扼殺了不計其數的孩子,值得現代華人父母與師長的借鏡與思考。
作者13歲赴美,一直是個學業成績不如人的亞洲移民小孩。到中學上畫畫課時,來自希臘的美術老師凱斯(Ms. Ponny Kincaid)看到他的畫,馬上稱讚他很有天分:「You are talented」。 Davy常常在房間裡拚命把內心的渴望,一筆一畫勾勒出來,心中想著凱斯老師用很肯定的語氣對他說:「大偉,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你有著獨一無二的藝術才華!」「你必須有很大的勇氣來活出你自己。」「你是最特別的!」因為老師的這些話,讓一個自卑的小孩子從低頭到抬頭。因為得到老師的讚美、支持和認可,成為他專心繪畫的轉折點。劉大偉的貴人,正是這位獨具慧眼的美術老師。凱斯老師是那道光芒,照亮了劉大偉的人生,讓他第一次看清楚自己有著獨一無二老天爺給他的禮物。大偉在1983年中學時,代表黑人學校拿到全美最大的中學繪畫比賽前20名也收到美國總統的道賀信。這個黑人學校還因此被認為是培育美術傑出人才的學校。
作者劉大偉,在瑞格林藝術與設計學院(Ringling School of Art and College Design)尚未畢業時, 經過迪士尼4次的甄選,唯一的台灣人,終於進入美國迪士尼總部(Florida州)參與動畫的學習和製作。本書透過劉大偉的經歷與心路歷程,其如何進入迪士尼並參與動畫製作的故事及迪士尼幕後的SOP 製作流程,是十分引人好奇的。這些迪士尼的SOP,讓我們從中了解迪士尼做動畫所耗費的時間與精力是多麼令人震撼。
他與父母之間相處得不是很融恰,尤其是當他決定放棄念大學的時候,母親從台灣飛到美國勸阻他,還對他說:「大偉,如果你願意再回學校念書,我買台車給你。」大偉的父母不明白的是,買不買車根本不是重點,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與支持他心中的理想。之後大偉離開迪士尼,在田納西與一群好友成立繪畫工作室,但經營的不是很理想。他覺得離開米老鼠的庇護,好像他的超人神力都不見了!九個月後他加入了華納-回到好萊塢的動畫電影世界。但因為新的工作,愛情,和家庭上的委屈,他得了恐慌症。他一直無法忘記爸媽因為要省機票錢而讓他自己在宿舍過聖誕節的落寞與憂鬱。他向父母親訴苦他的怨恨和不快樂,但是他的坦誠換來的只是更難的相處和無解。他其實只需要父母的傾聽啊!這個恐慌症一直跟隨著他,直到他領悟出信心和快樂必須專注在內心裡,這分快樂才是永恆!如果把快樂專注在環境裡,
那麼很容易被環境變化打倒。慢慢地,大偉在禱告和信心的支持下,他的恐慌症漸漸痊愈。
本書以動畫的製作流程為主軸,以四章架構介紹一部動畫的誕生過程,穿插描寫劉大偉的人生演變。以動畫來說,從概念故事成形,調整到角色及場景設定、分鏡、繪製、到配音配樂、完成後製全部作業,產出一件全球熱門動畫作品。在書中,劉大偉分享迪士尼動畫的嚴謹製作過程和所投下的鉅額經費。從無到有製作完成,最少都要花上四年。花最多時間是前兩年的劇本研發階段,至少花上二千五百萬美元。一部動畫電影要成功、賣座要好,故事最重要,占了80%的成功基礎,剩下的20%才是繪畫演繹部分。往往一部電影的製作,迪士尼會不惜付出超過一億美元的代價。但迪士尼動畫電影的收益,除了票房,有極大成分來自授權和周邊商品,一旦成功,商機無限。故事情節的設計,迪士尼奉行的鐵律是「KISS」: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用簡單的方式說故事,複雜的故事容易偏離主題,讓觀眾失去耐心。簡單的故事,將觀眾的生活,文化,經驗帶入。勾起他們的回憶和共鳴,觀眾容易進入劇情,也更能誘發他們的想像力,拍出成功的動畫電影。
讀完書中的迪士尼幕後SOP,知道每個過程都是漫長,辛苦而艱辛的。作者認為迪士尼工作精神最精華的地方就是:每個人認定自己是團隊的一分子,希望作品更好,所以不會介意別人給出更好的意見,而提出意見者也不認為自己把點子貢獻出去只是成就他人,或者擔心給錯意見。迪士尼非常注重團隊精神,他們都希望別人比我們強,這樣才會一直有更好的點子加進來,作品才會愈來愈好!世界級動畫大廠所花費的研究和努力令人佩服,讓我們理解他們塑造生意,又影響人心的力道。這也深深影響大偉在接下來的事業道路上,找出自己的光芒!
後期劉大偉創立(Kendu Films)公司後,開始在中國等地方有合作的機會,發現中國急於想佔領龐大的動漫商機,雖然政府有積極輔導,拍攝數量驚人,但內容卻是大同小異,大部分還是搞複製。甚至有些合作的商人只想用劉大偉的名字賺錢,對動漫一點熱情也沒有,在台灣的合作也是一樣,只想要他製作像是《獅子王》的東西。動畫是一種創意出來的藝術品。大偉相信一部暢銷的動畫電影,一定要能夠感動人心帶領人們走出低潮。只要尋找故事裡的赤子之心,道出對社會的關懷,人性的光輝,還有種種愛與被愛的心情。當這個故事有了感情,就有了觀眾。大偉一直努力,不停的跨越自己,找到自己的亮點去發揮。他勉勵大家即使只有螢火蟲的光芒,只要努力發光就好。因為微光依然是天地間美麗的生命能量!如鑽石般璀燦耀眼!
心得與感想
從整本書的篇章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位性情中人,說話十分的坦白且不擔心別人異樣的眼光。以風趣寫實的方式,將自己起伏的人生經歷,做了笑中有淚且深具啟發性的生動描述。全文的關鍵點應該是:每一位父母,無論孩子的資質如何,都應該看重自己的孩子、肯定自己的孩子。也許乍看之下,小孩真的很像一顆不起眼的玻璃珠,但只要能夠看中他、給他機會,必能使他因為獲得大家的關愛和鼓勵,而成為閃爍耀眼的鑽石。當然,除了父母的用心以外,自己的努力也非常重要。需要事前做好長期的規劃。遇到困難時要有不怕苦、不怕難和應變、耐操的精神,以求達成具體的既定目標。
文中最後特別提到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才是決定這一切的根本。這也正反映了台灣許多父母與社會的價值觀。「唯有讀書 高」和「怕失敗」的觀念深植人心,造成了許多孩子的困境,也扼殺了不計其數孩子的天賦。可見一個觀念的轉變、一句鼓勵的話,往往就會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所有的成功都是失敗累積出來的。你的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人!身為家長,你的話語是有影響力的,每個小孩都有無限可能,請用正面方式鼓勵孩子,用心找出孩子生命裡的鑽石,多發現孩子的優點與長處,讓他們變成一顆顆璀璨亮麗的鑽石。
TED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m4vgG-0loo&app=desktop
討論題目
1)西方社會與華人社會思想的不同,大部分亞州的父母擔心小孩長大沒有飯吃,擔心孩子沒有得到所有優勢, 只求有份穩定的工作,但歐美的父母擔心小孩長大沒有夢想,你認為那一點比較重要?
父母都希望小孩子有一個certain future(確定的未來),但現在最需要的人格特質是要有冒險精神,因為世界改變太快。
創新的思維本身就是跳脫框架的,越不可能的任務越好,無須讓他人來決定你的夢想是否可行。重點是,你對該夢想是否具有足夠的熱情?設定偉大的夢想,是創新與幸福人生的首要之務。
2) 家長們常常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強硬的推銷給小孩。但往往小孩需要的只是支持和理解。請問如何有效的達成雙贏的溝通?
3)大偉因為嚴重的為別人而活,內心不停地在自我跟別人的期待間拔河,這些壓力在心裡積存下來,等到有一天受不了爆發了,大腦就會分泌具有毒素的賀爾蒙,大偉得到了恐慌症。請問同學是否有類似的經驗分享?如何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做到了蛻變?
4)讓我們深入探討華人社會一直以來讓人詬病的價值觀,請說說妳不認同的價值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