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導讀

簡世瑜 May 30, 2011

 

李家桐.jpg   

          李家同

出版社       博雅書屋

出版日期    20100722

          繁體中文 ISBN9789866614767

          平裝

 

 

 

一、作者簡介

李家同(英文:Richard Chia-Tung Lee 193915日,出生於上海市,台灣資訊巨人及寰宇作家,曾任國立清華大學代理校長、靜宜大學以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暨大資訊工程學系及資訊管理學系教授。於2008531日卸下暨南大學教授職務退休。2009年獲中華民國總統府聘為無給職資政。目前在國立清華大學擔任教職。201116日獲教育部頒予一等教育文化獎章。李家同1957年自國立臺灣師大附中畢業,1961年自國立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畢業,服役後即赴美留學。於1963年自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取得電機系碩士,1967年於該校取得電機及計算機系博士。李家同的研究領域為符號邏輯、演算法設計分析、平行計算方法、生物資訊等相關研究。他在這些領域發表超過一百篇以上之國際論文,對於以上的領域及國內的資訊科學教育有卓越的貢獻。李家同近年從事時事評論和英文學習書籍寫作,企圖對臺灣的教育困境找一條出路。

 

 

簡歷

美國NCR公司工程師(1962年-1963年)

美國聯邦衛生總署資深研究員(1967年-1974年)

美國海軍研究所研究員(1974年-1975年)

國立清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1975年-1977年)

國立清華大學計算機管理決策研究所所長(1977年-1983年)

國立清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1983年-1984年)

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1984年-1988年)

國立清華大學教務長兼代校長(1988年-1994年)

靜宜大學校長(1994年-1999年)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1999年)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資訊工程系及資訊管理學系教授(1999年-2008年)

 

 

中文專書

《讓高牆倒下吧》,1995年,聯經出版公司

《陌生人》,1998年,聯經出版公司

《幕永不落下》,2000年,未來書城

《專門替中國人寫的英文基本文法》,2000年,聯經出版公司

《鐘聲又再響起》,2002年,聯經出版公司

《專門替中國人寫的英文課本初級本(上下冊)》,2003年,聯經出版公司

《專門替中國人寫的英文課本中級本(上下冊)》,2004年,聯經出版公司

《一切從基本做起》,2004年,圓神出版社

《學好英文,沒有捷徑》,2004年,聯經出版公司

《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2005年,圓神出版社

《專門為中學生寫的數學課本-代數(上下冊)》,2006年,聯經出版公司

《專門為中學生寫的數學課本-四則運算》,2006年,聯經出版公司

《第21頁》,2006年,九歌出版社

《讀李家同學英文1-我的盲人恩師(My Blind Mentor)》,2006年,聯經出版公司

《讀李家同學英文2-車票(Tickets)》,2006年,聯經出版公司

《跟李伯伯學英文》,2007年,九歌出版社

《讀李家同學英文3-我只有八歲(I'm Only Eight Years Old)》,2007年,聯經出版公司

《讀李家同學英文4-竊聽者(The Eavesdroppers)》,2007年,聯經出版公司

《孩子,一個都不放棄》,2008年,圓神出版社

《故事六十八》,2008年,聯經出版公司

《李家同談教育-希望有人聽我的話》,2010年,聯經出版公司

《大量閱讀的重要性》,2010年,博雅書屋有限公司

《我們應該有第二次工業革命》,2010年,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從28篇經典演說學思考:李伯伯帶你看大人物怎麼想(附英文別冊)》,2010年,圓神出版社

 

 

導讀內容

「閱讀應該是不受任何的限制,是隨興自在地看自己想看的書。小朋友的閱讀不夠,國文和作文就不好,連帶的數學也一定不好,因為抓不到文章的主旨,也看不懂題目。普通常識不可能都來自於課本,一定要大量的閱讀才有助於提升能力。」──李家同  引言 (Page 12)

 

 

本書特色

本書不是一本說教型的書李教授用生動的舉例與現實的觀察告訴我們時麼是正確的閱讀沒有好的閱讀習慣及理解能將會帶來甚麼不便

 

李家同教授擔任過三所大學校長,但他在書中所呼籲及關心的教育問題不僅止於高等教育而已,他非常注重孩子從小的基礎教育,因為這除了是奠定國家未來競爭力的基本核心,也是整個社會問題的產生根源之一。貧富差距的社會結構,讓孩子在缺乏指導、缺乏閱讀的情況下,與比較優異或有較多社會資源的其他孩子之間,差距越來越大,更連帶影響到其他的功課,也越來越失去自信,邊緣化的結果,會讓孩子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就產生了更多社會上的問題。因此他成立了博幼基金會,目的就是輔導這些弱勢孩子的功課,讓他們能跟上學校的課業,也有更多機會去弭平階層的差距。閱讀就是基礎教育最原始的起點,沒有閱讀也無法提升其他能力,因此他不斷勤於走訪各地演講,倡導大量閱讀的重要性。-----部份摘自網路書籍簡介

 

 

讀後心得

有人視閱讀為畏途有人則視閱讀為奢侈但是沒有閱讀能力的人就很難擁有認識周遭與所處世界的能力。我們人類的知識基礎必須靠有效與大量的閱讀來奠定,大量閱讀,是基礎教育與提升自我的起點與目的。為什麼要大量閱讀?什麼才是真正的閱讀?大量閱讀可培養那些能力?大量閱讀又要選擇哪些讀物才有用?這些問題都是大多數人對閱讀的疑慮認為讀了一些非實用性的書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學生家長在升學壓力重的環境之下也對閱讀有類似的認知認為讀書是為了考試才讀的

 

李家同教授近年勤於走訪各地演講,不斷倡導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就是引導並試圖改變大多數人對閱讀的恐懼與偏見。尤其是對弱勢團體的小孩或大人的基礎人文教育能力提昇。本書源自李家同教授近年不斷走訪各地的演講,講題即為:「大量閱讀的重要性」,延續他對奠定基礎人文教育的重視,以及對弱勢兒童與城鄉教育差距的關懷。這本書在李教授的詮釋下清楚的告訴我們閱讀是需要鼓勵與練習的,閱讀的能力也不可能憑空學會的它需要把興趣」帶入這個習慣,才能養成並擁有這個能力。本書是他對大量閱讀推展的心得,他認為閱讀可訓練以下四點語文能力:

 

◆很快看懂文章,並抓到重點。           (Page 76-80)

◆正確且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Page 80-83)

◆合乎邏輯,不自相矛盾。             (Page 83-85)

◆內容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         (Page 85-89)

 

中國人文思想受了過往帝制時代科舉嚴厲競爭的影響,把閱讀的範圍侷限在讀四書五經等聖賢書。文人所用的功全為科舉考試而讀,其他的書不是小說就是與農耕或醫藥有關的書一般準備科舉的學子當然不能把背書的時間花在看其他的小說了但是這個觀念卻是根深柢固的並沒有隨著科舉的廢除而有所改變

 

侷限閱讀的範圍會造成大量閱讀習慣的難以養成,如果又缺乏來自外界的大量文化刺激,「普通常識將會嚴重不足,視野受限。在學習和思考成長上,就會出現侷限和障礙,如果孩子只想追求標準答案,就會扼殺了不同觀點和想像力的訓練」,不只是國文,連數學和理化等科目都會因為有限或不足的解讀能力而出現學習的困難。也就是說專注細節的咬文嚼字,不是閱讀,是一種強迫性的盲記往往考過或使用之後就忘的一乾二淨不但孩子領略不到閱讀的興趣,對往後將面臨的大量文字媒介也會用相同意識型態來面對。我們往往會看到考試成積非常優秀的學生到了大學之後卻比不上有具有廣泛知識的同學,因為大學的要求是學術的理解不是數據的背頌。對整篇文章或整本書的理解障礙的話,不管學的是甚麼科目,情況恐怕也不會好到那裡

 

就如同李家同教授所說:「閱讀的認知錯誤,基礎根基沒有做好,更會往上延伸到高等教育,以及整體社會和國家競爭力,不可不慎重看待。」

 

 

逐章簡介與導讀

第一章 為什麼我們需要大量閱讀

    什麼是「不會閱讀」? (Page 21) 不會閱讀不是指文盲。

    普通常識不可能全部來自課本(Page 29) 書永遠讀不完,永遠有新的知識出現。

    普通常識不足的例子(Page 31 - 41)

 

第二章 為什麼有些孩子的學習能力有問題?(Page 47) 所有的關鍵都在於許多父母本身不看書。

    嚴重的教育程度落差,貧窮造成的學習能力低弱

    最基礎的學習能力障礙:文化刺激太少

     1. 國文不好,數學等其他科目也一定會不好

     2. 閱讀不夠,抓不到文章的主旨

     3. 閱讀不夠,作文一定會不好

    「表述不明」的言談「主旨不明」的文章

 

第三章 語文能力的訓練與重要性   (Page 71) 請細讀整章

    網路文章的影響

    大量閱讀,可訓練四點語文能力

1. 很快看懂文章,並且抓到文章的重點

2. 正確且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文章要合乎邏輯,不自相矛盾

4.文章內容要不落俗套,有獨到的見解不拘泥的解讀文章:「作者已死」的概念

 

第四章 我們應該選擇哪些讀物?   (僅供參考)

    經典名著

    優質的論述文章

    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

    知識性的文章

    國際新聞

    一般性的教科書文章

 

第五章 個人最喜愛的四本書

    其他推薦書單 - 你也可以選擇你喜歡的讀物

 

 

第六章 縮短城鄉閱讀的差距

    對弱勢孩童的親身觀察

    培養孩子閱讀的方法 (Page 177) 請細讀那篇關於思考性閱讀的例子

 

結   語:虎頭蛇尾的故事和商業性的強勢作為

 

 

三、討論

  1. 1.    大量閱讀的反面就是精讀,這是中國人過去重要的想法,你認為這個論點正確嗎?
  2. 2.    試論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對閱讀有甚麼用處?你想小孩子會喜歡看福爾摩斯呢?還是卡通片小偵探柯南呢?
  3. 3.    如果有了經典名著改編的電影或漫畫可以看還須要讀書嗎
  4. 4.    如果你本身平常沒有廣泛讀書的習慣那你要如何教導你的小孩要多讀書
  5. 5.    作者認為有了文字的侷限和障礙,孩子們無論學習任何課程,不只是國文,連數學和理化等科目都會出現困難可是許多人就是因為文科不行才去學理科的你認為呢
  6. 6.    關於李家同教授所列出來的書單,你讀過幾本?你認為合理嗎?還是最好自己選喜歡讀的書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友緣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