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幸福的心聲導讀    西元二零一三年六月五日 導讀者:吳佳凌

一、          作者簡介

吳若權Eric Wu

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暢銷書作家之一,連續多年獲得金石堂暢銷男作家前十名,二○○三年並榮獲全年度銷售冠軍。作品類型涵蓋兩性、職場、勵志、小說等。他的短篇小說曾榮獲中興文藝獎,二年《讀者文摘》百大值得信任名人票選中,獲得藝文界最值得信任的第四名。同年榮獲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讀者票選為年度最佳海外作家第四名。

除了暢銷書作家的身分,吳若權在專業職場上的經歷也相當豐富,畢業於政大企管系的他曾任IBMHPMicrosoft等公司,並主持電視節目和廣播節目,也是專業的媒體主持人和活動代言人。近年並深入各地校園演講,與老師、學生、家長和讀者有最直接的接觸。

  吳若權「若有所思」部落格www.wretch.cc/blog/eric599

                                                                                                    -節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二、          本書摘要

傾聽,不只是一種正向習慣的培養;
也是美好人格與寬容自信的鍛鍊。
傾聽,是一種失傳已久的成功秘訣;
傾聽,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最大關鍵。

即使口才不好,也可以舌粲蓮花,
  只要懂得傾聽,對方就會認為你很會說話,
  聊天聊到彼此心坎裡,感情順利、事業發達。
  傾聽,是比說話更重要的功課。

  傾聽,是彼此溝通的基礎,也是雙方建立信任開始。
  好人緣,其實是用耳朵聽出來的。
  每個人說出的話語,若能被對方聽見,就會有被重視的感覺。
  聽懂對方話語裡的絃外之音,就會發展出更密切的關係。

  不過,別人說出的話,你是「聽見」,還是「聽懂」呢?

與大眾交流的過程中,作者深刻體會到「傾聽」的重要性,瞭解這是解決所有問題最大的關鍵。唯有同理他人,虛心傾聽對方的言語,聽懂其中隱藏的心聲,才能真正掌握對方的需求,達到利人利己的雙贏局面。《傾聽幸福的心聲》是作者的第八十九號作品,也是他首度公開鑽研已久的三十五條幸福傾聽法則。期望每位讀者能夠聽見他人以及自己的心聲,因此獲得更圓融的幸福人生。

 

三、          內容導引

自序──傾聽幸福的心聲

<Part 1> 傾聽:利人利己的藝術
會聽話比會說話受歡迎
用耳朵肯定對方
主動傾聽主導溝通
樂於肩負傾聽的責任
打造傾聽的環境
用身體書寫的驚嘆號
傾聽是最佳伴奏
先忘我才能沉醉
發揮問號的威力
有「球」必應
快速打包的傾聽法

<Part 2> 傾聽:創造雙贏的優勢
全心全意的投入
為什麼李家同罵人、九把刀脫褲?
引誘對方的耳朵
為何就是「不聽話」?
男人的成就是聽出來的
傾聽贏得女人芳心
兩性和解在傾聽之間
必勝傾聽九字訣
追隨青少年的話語
用傾聽與父母和好
不拍馬屁也能加薪
友誼建立在口耳之間
付出就是收穫

<Part 3> 傾聽:改善自己的人生
認真聽出興趣
聽見藏在嘴邊的真相
拆除偽裝的面具
戒除阻礙傾聽的壞習慣
替耳朵建構防火牆
接納批評的聲浪
傾聽可以化解對立
引導對方做決定
容許片刻的沉默
傾聽需要的糾察隊
傾聽自己的心聲

後記──父親留給我的生命禮物

四、          心得感想

本書適用親子相處、情人絮語、職場溝通等各個面向,付諸實踐後可增進一甲子功力不提,還立即打通人際關係的任督二脈,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實戰經驗分享。

作者為何不探討溝通談判技巧,而選擇公布幸福傾聽法則呢?

傾聽這門不能不懂的藝術,是開啟雙方溝通的一把鑰匙。本書以此為出發點,與讀者分享如何設身處地傾聽對方的想法,真正地了解到對方的弦外之音,讓我們擁有更圓滿美好的人際關係。

 

用同理心取代同情心,前者是以對方為主,暫時放下自我;後者是把自我擺在對方前面,最後卻忽略了對方的感受!因此,真正的傾聽是不任意地妄加批評對方的話語,應該以開放的態度全然接納對方,才聽得出對方話中之意為何?

 

多數諮詢者心中往往早有定見,只是想找人訴說心事而已!這種情形最常發生在情侶吵架勸和的時候。當你的好友在你面前批評他的另一半時,並不是希望你跟著他批評他的另一半,因為這樣顯得是他自己的眼光有問題,此時可以重複對方的話語,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支持即可。

 

傾聽者避免替說話者做決定。很多人希望透過傾訴尋求協助,傾聽者應該導引他思考及歸納自己的話語,所羅門王曾說:「智者傾聽,愚者多話!」其義即此。

五、          作業及討論

  1. 請應用本書提到的任一項幸福傾聽法則,精進本身與親朋好友的溝通方式,並且將實地演練的經驗分享給同學們
  2. 從本書學習到的三十五條幸福傾聽法則中,你最認同的是哪一條?最不認同的又是哪一條?
  3. 掌握了傾聽這門利人利己的藝術之後,可創造雙贏的優勢,改善自己的人生,但若雙方的理念相去甚遠,該如何達成共識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友緣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