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都不留

 

壹、作者: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簡介


阿嘉莎克莉絲蒂又譯為阿加莎·瑪麗克莱麗莎·克里斯蒂女爵士,另外又稱馬洛溫爵士夫人(Lady Mallowan),是偵探小說作家瑪麗維斯瑪科特Mary Westmacott)則是她寫浪漫愛情小說所用的筆名


金氏世界紀錄統計,阿嘉莎克莉絲蒂是人類史上最暢銷的著書作家,如果將所有形作算入,只有聖經作者與威廉·莎士比亞的總銷售量在之上。她的著作曾翻譯成超過103種語言,總銷售量突破20億本。法國為例,截至2003,她一共賣出4,000萬本法文版的著作,為法國書籍銷量紀錄保持者,遠勝於第二位法國大文豪左拉2,200萬本。她是公認的「偵探小說之后」(Queen of Crime),對英國偵探小說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和富爭議的啟發。


阿嘉莎克莉絲蒂發行了超過80本小說和劇本。她所寫的偵探小說,主要使用密室推理法,而且通常要到結尾才知道誰是真兇(這種編排手法叫“Whodunit”)。至於角色方面,大多數的作品都圍繞著兩大人物,分別是赫丘里白羅Hercule Poirot)和簡瑪波Miss Jane Marple)。她善於用嶄新的寫作手法來寫偵探小說,尤其她一絲不苟和嚴格認真的寫作態度,使讀者有能力從書中搜索和掌握到充分的資料,解開疑團。


克莉絲蒂的大部分小說都曾搬上銀幕,部分著作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等更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作品。英國BBC電視台曾經拍攝不少關於白羅和瑪波的故事,曼徹斯特格拉納達電視台Granada Television)後來亦以大衛·蘇歇David Suchet)飾演白羅,拍攝電視劇集。在2004日本NHK電視台甚至把白羅和瑪波的故事改編為動畫,稱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偵探白羅與瑪波》(Agatha Christie's Great Detectives Poirot and Marple)。

 

貳、本書介紹

 阿嘉莎克莉絲蒂,僅次「東方快車謀殺案」的知名作品,大概就是本書「一個都不留」;之前的譯本通常翻作「童謠凶殺案」,現在則被遠流出版社重出的克莉絲蒂全集,正名為「一個都不留」。本作在推理小說史上一直頗富盛名而且也影響了不少後來的推理作品;像是本作的兩大特點:A.兇手根據童謠或傳說連續殺人。B.所有的人(包含兇手在內)都被困在無法與外界聯繫的地方。就被後來的推理小說跟漫畫用到爛。

 一個都不留」的故事大致如下:
十個互相不認識的人,被困在與外界隔離的島上,而根據一首實際存在的恐怖童謠,一人接一人按照童謠的描述死法被謀殺:被溺死,被砍死,睡死,被魚吃
……等十種死法。而最後第十個人,則也按照童謠上吊自殺了。那兇手到底是誰?

 這是本作的最大特色,假如兇手一定在這裡面,為什麼全部的人都死了?這個條件是我們在看之前唯一被告知的,接下來就是要探討本專題的主題:

 「兇手到底是誰?」 

先從本作最知名的特色--「全部的人都死掉」說起,這個最大的特色其實在看之前,就可以透漏一個很重大的線索,那就是「兇手一定不是最後死的那兩個」。 因為假如兇手一定在十人之中,當死到最後兩個時,那兩人會產生必然的反應就是「我不是兇手,那對方一定是,我一定要殺了他/她」。所以兇手不論怎樣,都不會讓自己在留到最後只剩兩個人時,最多留至倒數第三位,畢竟如果在對方知道自己是兇手的情況下,即使對方是女的,還是對自己的處境非常不利,對方一定會想殺了自己。所以這個前提所提供的重大線索就是:兇手一定在前八個死的人之中 

「在前八個死的人之中」這個線索其實暗示了兩個含意:A.那八個人中有一個是假死,那就是兇手,不然沒辦法繼續殺死剩下的人。B.兇手是真死,只是他留下的計畫足以讓剩下的人都死光。那會是那一個呢? 

另外還可以從哪裡猜出兇手的?那就是此類的連續殺人案,兇手一定會有的「動機」看出。在連續殺人案裡,通常推理作品的安排特色就是那些被殺的人都互不相關,所以只要找出兇手殺這些毫不相關人的動機,通常就能知道兇手是誰。

被害人的共通點,就是判斷連續殺人兇手動機的唯一途徑。那在「一個都不留」裡,被害人的共通點是什麼?很顯而易見的,只有一個:都犯了沒被判刑的罪,而沒被判刑的罪惡過去的共通點暗示的兩個訊息就是:A.兇手真的如同留聲機所言,是為了正義在殺人。B.兇手為何能知道這些人不為人知的過去?。在十人初到島上時,他們便從留聲機聽到了兇手的殺人預言,並一一點出個人的罪狀,從這邊能得知的一個重大線索就是:為什麼兇手可以知道這些人最隱密的過去?只要從這點想,在介紹完這十個人的職業時:醫生,法官,警察,老師,偵探,管家,管家妻子,教徒,將軍,流氓等時,讀者其實就能知道兇手是誰了。 

(一)從A可以判斷兇手一定有著變態的正義感,而本書剛好也提供不少各人的內心對話,所以可以從這看出端倪,最有變態正義感的就屬:狂熱女教徒,法官,警察等。

(二)從B則能判斷,能得知各人隱密過去最有可能的職業則有:偵探,警察,法官,醫生等。假如把A跟B做個交叉比對……兇手就能知道是誰了……

 其實我相信大多數人在看不到六分之一,讀到每個人陳述自己的職業時,大概就知道兇手是誰了;因為在各人的內心對話裡,只有少數幾人不對過去所犯下的罪感到內疚,而兇手一定就在那幾個人中。而且書中還有一句很特別的線索,當女教師看到「他/她」時,從對方的眼神覺得對方很討厭自己,讀到這裡大多數人應該都會跟我一樣堅信自己的猜測了,為什麼「那個人」會對素昧平生的人感到討厭?可想而知在來島上之前,對方就對女教師知之甚詳了。


参、內容摘要

有些犯罪遊走於法律邊緣,如醫療疏失、僱傭失職,造假作偽證等,像披著糖衣的毒藥,若沒有人發覺,謀害別人是無聲無息。

傷害別人很簡單,不需親自動手,幾句刁鑽的話就可以刺痛人心,形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內疚焦慮的陰霾緩緩籠罩,張牙舞爪直至崩潰還擺脫不去。

人性在身心備受折磨、生死關頭的激盪下,懷疑猜忌,如同野獸,以原始的方式你爭我奪,殘喘地求得一線生機,只想得到一絲安定心靈的力量。

雖說神不知鬼不覺,卻是人在做天在看,利慾薰心,貪婪的蔓草不斷萌發,高大茂密掩蓋純善的良知。

事情的正反面、雙方的拉扯、獲得與承擔的對立面衝突,必須找到翹翹板兩邊中間的平衡點。

當你發現你的心揪成一團,快要爆炸,放下──原來世界是如此寬闊。
進入本書,先是摸不著頭緒,但是出乎意料的情節,懸疑命案在作者精心鋪排的線索層層撥開,我們彷彿也成了探測密情的情報員,悄悄觀察,揣測全部的人,嚐嚐作為間諜的滋味。

 

 肆、討論議題

這場戲劇性、匪夷所思的謀殺,處決了無法用正常手段證明有罪的人,實際上是源自於一位內心充滿犯罪狂想卻又擁有強烈正義感的○○,其固有的正義感抑制這股做壞的欲望,自私地伸張正義,喜歡見別人受盡痛苦的折磨,如此南轅北轍的性格,在當上該種職業的同時也是謀殺兇手。

一、當審判和懲罰掌握在人類之手,處心積慮安排的謀殺只是為了滿足兇手內心的渴望?在謀殺前沒有讓受害者清楚明瞭做錯的事,而是用奇形怪狀的手法,讓受害者在生前仍處於狀況外或者擔心不已,再以弔詭的方式離開人世,是否也剝奪了人權,罪加一等?

二、對於作者所鋪陳的故事情節和犯罪線索,有無不合理或太牽強之處?

三、偵探小說或犯罪故事常常運用了心理學、社會學和犯罪學的理論,像本書就使用了「犯罪側寫技術-又譯為犯罪嫌疑人心理畫像技術」(詳如袁瓊瓊所寫的序文)及p163、p179頁來推測兇手可能是誰,關於此點的補充資料請參考附件及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犯罪現場──李昌鈺刑事鑑定指導手冊

           FBI這樣學套話讓她不知不覺說真話

           FBI教你讀心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泰友緣讀書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